1962年,与周总理贺龙一起喝酒,陈毅猛地惊叫:张茜,我的脚好痛
在十大开国元帅里,陈毅是个特别的存在。他是唯一没走过长征路的元帅,同时也是位出色的外交家。周恩来总理力挺他成为元帅,还把自己擅长的外交工作交给了他。陈毅一直把周总理当成兄长,从他手中接过了这份重任。
周总理在国外访问时自豪地介绍陈毅:"他不仅是位将军,还是个文采飞扬的诗人。"其实,陈毅元帅身上有很多闪光点:他主持外交事务,热爱体育运动,喜欢创作诗歌,还特别能喝酒。
陈毅元帅为人豪爽,喜欢用酒结交朋友,历史上流传了不少他喝酒的趣事。但这些喝酒的故事,却让他和妻子张茜之间产生了不少摩擦,甚至差点闹到要离婚的地步。
新中国成立后不久,陈毅担任了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。1952年,他得知黄炎培先生要去南方考察,计划在南京停留。于是,陈毅专程从上海赶到南京,邀请黄炎培先生前来相聚,共叙旧情。
黄炎培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,早年加入同盟会,是其中的重要成员。在新中国成立之前,他曾应邀前往延安,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待。新中国成立后,黄炎培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政务院副总理等重要职务。
1952年,黄炎培到南京考察时,陈毅与这位久违的老友再次相聚。两人一见面就兴致勃勃,畅谈不休,文思泉涌。
陈毅特意准备了茅台酒,用来款待黄炎培先生,这酒自然是少不了的。
黄炎培写过一首《茅台》诗,当时他访问延安,和毛主席、周恩来、陈毅一起喝酒。席间陈毅提议大家轮流作诗联句。毛主席和周恩来先吟出:“赤水河边清泉水,天下美酒它第一。”接着黄炎培和陈毅接上:“此时天涯同举杯,唯有茅台最相陪。”四人联句成诗,互相看着,忍不住笑了起来。
多年过去,这一幕依然深深印在陈毅的脑海中。当他再次见到黄炎培先生时,往事涌上心头,他动情地说道:“在延安的那段岁月里,读到您写的《茅台》诗,让我深受触动。那时候局势艰难,敢为共产党发声的人寥寥无几,您的支持真是难能可贵!”
陈毅谈得兴起,端起一杯满满的茅台,一口干掉,兴致高涨,忍不住吟起诗来。黄炎培被他的热情带动,心情激动,也倒满一杯茅台,举杯一饮而尽,随即用诗句回应陈毅。
一位热爱吟诗的将军,一位精于作诗的文人,这天他们以诗抒怀,以酒结缘,兴致格外高昂。转眼间,一瓶茅台就喝得所剩无几了。
陈毅开怀大笑,说道:“古人有诗说‘要是天不喜欢酒,天上就不会有酒星;要是地不喜欢酒,地上就不会有酒泉;既然天地都爱酒,我们喝酒也不算辜负天地’。咱们中国人爱喝酒,那可是顺应天意啊!”他一边兴致勃勃地念着诗,一边催促妻子张茜赶紧把酒拿来。
张茜摆摆手说不行,拦着他们不让继续喝了。
黄炎培老先生已经七十多岁了,年纪大了,酒量不如从前;再说,继续喝下去会影响工作。张茜没再给他们添酒,陈毅和黄炎培的这场酒局也就结束了。不过,这天两人聊得特别尽兴,兴致一直很高。
1958年,陈毅担任外交部长一职,他与周总理一起活跃于国际外交场合,展现了独特的个人魅力。与此同时,他的夫人张茜也经常以部长夫人的身份出席各种活动,她举止优雅、从容得体,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在生活中,陈毅和张茜就是一对普通的夫妻。为了陈毅的健康,张茜总是管着他,不让他多吃肥肉,也严格控制他抽烟喝酒。这种体贴的照顾,即便在陈毅的老朋友面前,张茜也从不避讳。
1962年9月的某天,陈毅和张茜夫妇,贺龙和薛明夫妇一起去了周总理家。几位老朋友聚在一起聊天,气氛轻松愉快,大家都感到很开心。
听到我们空军打下一架美国U-2高空侦察机的消息,所有人都乐开了花。周总理特别高兴,说:"今天我做东,请大家喝茅台!"
周总理、陈毅张茜夫妻、贺龙薛明夫妻一起到北京饭店吃饭。桌上摆好了菜,杯里倒满了茅台酒,大家频频举杯庆祝,一杯接一杯地喝,越喝越尽兴,久久不愿散席。
陈毅心情特别愉快,喝了很多酒,脸上红扑扑的,周总理和贺龙也一样,这几位大忙人难得有这么放松的时候。
餐桌上众人正把酒言欢,聊得热火朝天,忽然陈毅发出一声惊呼:"哎呀!"只见他眉头紧锁,一脸难受地转向张茜:"张茜,我脚疼得厉害。"
陈毅突然大喊一声,周围的人都愣住了,脸上写满了疑惑。周总理立刻转向陈毅,急切地问道:“出什么事了?”
张茜见陈毅已经喝了不少酒,担心他再喝下去会影响健康,也怕他在周总理和贺龙元帅面前失礼,于是悄悄踩了陈毅一脚,提醒他别再喝了。
陈毅是个有啥说啥的实在人。周总理问他话,他直接扭头对张茜说道:"今天咱们打掉了'黑小姐',总理心情好,自掏腰包请客,还亲自给我们倒酒,这机会难得,我肯定要喝个痛快。你就别老在桌子底下踢我,放我一马得了。"
众人这才明白,陈毅喊疼是因为被妻子张茜踩了一脚。弄清真相后,在场所有人都被这对夫妻逗得开怀大笑,连张茜自己也忍不住笑出了声。
聚会在一片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画上了句号。
张茜的忧虑并未因宴会落幕而消散。陈毅频繁参与外交活动,免不了要喝酒。张茜明白自己无法彻底阻止他,只能尽力劝他少喝。毕竟陈毅元帅心脏不好,出访的劳累在所难免,加上年纪渐长,身体已不如从前,张茜实在放心不下。
陈毅出国回来,还没踏进家门,先和代表团的朋友们一起搞了个热闹的聚会。他玩得特别开心,完全沉浸在欢乐的氛围里。可家里头的张茜却坐立不安,心里七上八下的。
陈毅深夜才到家,张茜已经从焦急转为了恼火。她埋怨六十多岁的陈毅完全不顾及自己的健康,要是真出了什么意外可怎么办?
张茜气得把门一关,陈毅在门外等了好半天,门还是纹丝不动。他火气也上来了,扯着嗓子喊:“不过了!散伙!”
这显然是陈毅一时生气说的气话。他和张茜从战火纷飞的岁月一路走来,共同经历了那么多艰难困苦,感情早已根深蒂固。现在为了一点小事闹别扭,其实两人心里都放不下对方,只是各自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。
最终,还是周总理这位老友出面,在和张茜一起散步时,他给出了建议:“你照顾陈老总,得像放风筝一样,线头握在你手里,线绳既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......”
张茜明白了自己的不当之处,她关心陈毅是出于好意,但需要讲究技巧。最终,陈毅和张茜化解了矛盾,和好如初。
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会儿,陈毅身体出了毛病,大夫千叮咛万嘱咐让他戒酒。可他这人就是管不住自己,一高兴就跟朋友推杯换盏,常常端起酒杯就干个底朝天。张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。
陈毅豪爽直率的个性让人特别欣赏。他生病住院后,已经不能像从前那样喝酒了,大家也听不到他在酒桌上那熟悉的开怀大笑了。
1972年1月6日,陈毅元帅离开了人世。
陈毅离世后,妻子张茜按照他生前的嘱托,整理了他留下的诗作。回首往昔,张茜心中百感交集,她对孩子们说:"你爸在世时,我们都没学会如何更好地支持对方,错过了太多机会。直到他走了,我才真正明白,那些失去的时光是多么珍贵。"
张茜说着说着,声音开始颤抖,眼泪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......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